ACI 15, 《佛陀真正的本意》

images

ACI 15, 《佛陀真正的本意》

在这一基础系列课程的最后一门课中(在之后进入系列回顾课程之前),我们来到了一个关键点,就是必须整合我们所学的一切,从“书本知识”到“实践知识”。这最后一步,正与所有伟大经典一致认为我们必须学习去做的事情有关:如何直接且正确地认知“无我”,以彻底摆脱轮回中的痛苦循环。
要做到这一点,我们首先必须弄清楚“空性”究竟空了什么,才能接近它并体验其转化的力量。然而,佛陀似乎以多种方式教导“空性”,而且这些方式看起来似乎彼此矛盾。我们该如何知道这些教法真正的含义,应该遵循哪条道路,又该避免哪条道路呢?

在本课程中,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两个学派的观点——以佛陀本人的教法为基础,并辅以克珠·丹巴达杰与宗喀巴大师的注释,以及格西·图滇仁钦(Geshe Thubten Rinchen)的讲解——来理解我们如何运用这些思想,识别自己对世界存在方式的看法。也就是说,佛陀的教授并非抽象遥远的理论,而是实际反映了我们内心对现实本质所持的各种念头(无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)。一旦我们能识别出这些思维模式,就可以运用各种修持方法,帮助我们迈向对现实和终极的更高层次理解,并直接感知这一真实的本质。

我们将探讨的一些主题包括:
· 我们应如何解读佛陀的教授?
· 什么是“三转法轮”——佛陀教法的分类?
· 佛教的主要哲学学派有哪些?
· 这些学派是如何解读佛陀教授的?
· 它们各自如何独特地诠释“空性”?
· 它们如何解释“缘起”?
· 我们如何判断哪一种“转法轮”或思想体系是“正确”的?
· 我们如何运用对“空性”的正确理解来止息痛苦?